导语:如何平衡这家政策性银行的角色与市场化运营之间的矛盾广盛网 ,是陈怀宇面临的主要挑战。
一份来自国家审计署的重要报告,再将中国进出口银行(简称“进出口银行”或“口行”)推至风口浪尖。
2025年6月,审计署发布的《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》,披露了进出口银行未按规定处理不良贷款、违规揽储及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等诸多问题。
以上问题,标志着这家拥有六万亿资产规模的政策性银行,在内控和经营上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失控状态。
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,进出口银行在服务国家经济和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等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,本应展现最高标准的合规性与稳健性。
然而近年来,随着一系列违规行为的曝光和管理层高层领导的密集变动,其巨大的反差,暴露出其内部治理已陷入严重危机,种种乱象之症结逐渐浮显。
01 “明星项目”们
审计报告指出,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,未按规定将符合认定标准的193.8 亿元贷款下调为不良。
贷款所涉及的这些企业,早已出现资不抵债、欠息超90天等明确风险信号,却仍被归类为正常或关注类贷款。此举直接暴露了两家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严重缺陷。
本质上,这不仅违反了金融行业的基本操作标准,也揭示了银行在信贷审批、资产管理和风险识别等环节的内控漏洞。
根据6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,中国进出口银行被罚1810万元,因其存在部分种类贷款和政策性业务存在超授信发放、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、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而进一步的调查显示,涉房贷款或成为风险重灾区。
例如,进出口银行与今典投资集团的三亚红树林项目,所涉及贷款出现了大规模违约。3.14亿元的贷款未能偿还,而今典集团的资金链断裂,直接导致了这笔贷款违约。
图源:天眼查APP
6月16日,因未履行还款义务,进出口银行作为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宝能集团强制执行金额2.7亿元。
进出口银行曾向宝能系提供贷款,以支持其汽车业务扩张,包括观致汽车收购及后续运营等。但金妹妹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,有部分资金最终流入了宝能的房地产业务。
更为严重的是,进出口银行的政策性支持民企多个“明星项目”,如今也变成了“包袱”。
这些主体包括山东如意集团(002193.SZ),辽宁忠旺集团、凯迪生态等。“明星项目”暴雷,也成为该行资产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在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下,山东如意斥资40亿欧元收购瑞士奢侈品品牌Bally,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民营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典范。
然而,证监会的调查显示,山东如意通过虚增营业外收入、虚构采购交易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,最终引发债务违约的连锁反应。
此外,审计署还重点提到了进出口银行自2022年5月以来,违反规定通过存贷挂钩方式揽储,进而推高企业融资成本的行为。
所谓“存贷挂钩”举例来说,企业申请了1亿元贷款广盛网 ,但银行却要求额外存入3000万作质押。这笔资金对企业来说是0利息收益乃至有损失,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。
违规操作,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率,还严重制约了其资金流动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。
上述种种操作,不仅让进出口银行的财务表现大幅下滑,还影响了其信誉和市场地位。2024年,进出口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5.8%,净利润下降66.88%。
02 “行长们的风险”
政策性大行,为何能犯这么多“低级错误”?
有业内人士告诉银妹妹,进出口银行种种违规,根源在于内控长期失效。
资本运营、信贷审批、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缺陷,是内部治理结构严重疏漏的体现。特别是后两者,更进一步暴露了银行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长期缺位。
该人士认为,追根究底,是因为部分口行领导层未能履行职责,反而在某些情形下为个人利益提供便利,导致许多违规行为未能及时被发现、纠正。
腐败现象在多个分行中泛滥,直接影响了进出口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框架,造成了不良贷款积压与管理上混乱。
近一年来,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吴少华、天津分行王法德、辽宁分行刘正贵等多家分行一把手集体落马,说是“行长系统性风险”也不为过。
业内有一种看法认为,分行行长“批量落马”,或源于某高层亲属长期间接输送利益。
不过,更多的看法集中于,其与该行前任行长刘连舸案件存在密切关联。
刘连舸案被查的时间节点,与进出口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的爆发高度契合。
刘连舸于2018年调任至中国银行,2023年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。其在任期间,进出口银行内部存在的不良政治生态和利益输送链条,为其违规操作和腐败行为的蔓延提供了土壤。
今年3月,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王须国被“双开”,通报直指王须国案“涉案问题多、时间跨度长、利益输送隐蔽,是新型和隐性腐败交织的典型”。其中,最大的问题是“违规发放贷款流入禁止性领域”,主要涉及房地产领域。
之前,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原党委书记、行长戴世宏落马时的公告也指出,其“违规干预项目评审,强行上调贷款客户的授信评级,破坏信贷评审的独立性”,“违法发放贷款”。
戴世宏一案的公告还提到,“盲目冲规模上项目,为争考核排名片面追求所谓的‘零不良’,‘挖大坑填小坑’酿成更大风险”。
显然,“戴世宏们”的行为,最终导致了进出口银行未按规定处理不良贷款,违规揽储并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等诸多乱象。
此外,有接近口行的人士告诉银妹妹,进出口银行在市场化运作上的缺陷,也进一步加剧了其风险暴露。
进出口银行内部依旧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,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,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。
2015年起,国务院要求进出口银行进行市场化改革。然而,由于改革时间较短,该行在精细化管理、风险控制、绩效考核等方面,相较于商业银行依然存在差距。
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,口行下属部分机构采取了“存贷挂钩”等短视手段来寻求业务扩张,导致了合规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的积累。
该人士透露,口行的业务人员和评审人员,基本都是做政策性贷款业务出身,市场化程度不够。
面对山东如意、辽宁忠旺等贷款人的财务造假行为,他们难以识别。面对其他更复杂的市场化项目,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方面又显得力不从心。
特别是在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和房地产行业时,因未能有效识别和规避行业风险,最终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。
部分分行更是为了争考核排名,忽视了市场竞争和资本运作的复杂性,导致其为问题企业的风险防控大开敞口。
在贷后阶段,进出口银行重投放轻管理,贷后检查流于形式。项目出险后,反而采取“挖大坑填小坑”的方式瞒上欺下。
03 陈怀宇的重任
管理层失职、内控缺陷、腐败自上而下“多点开花”,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,也需要抽丝剥茧的整顿。
2025年1月,原中国银行副行长、海南省副省长陈怀宇接任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,肩负起化解进出口银行当前危机和实施改革的重任。
以陈怀宇个人领导风格来看,其尤为注重风险管控和内控机制的强化。
上任后,陈怀宇就密集与中国银行(601988.SH)董事长葛海蛟、工商银行(601938.SH)董事长廖林进行了会谈。
强化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协同之外,学习商业银行的经验、加强银行的风险管控体系也是这些会谈的重要目的之一。
除了通过改革内部审计、信贷审批和资产管理体系,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外,陈怀宇还需要推动进出口银行的市场化转型。
如何平衡这家政策性银行的角色与市场化运营之间的矛盾,增强其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,是陈怀宇面临的主要挑战。
在内部治理方面,陈怀宇上任后即安排了前往福建地区调研。调研时,陈怀宇进一步强调“把防范廉洁风险和信贷风险放在重要位置”,“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和风险、评审对信贷风险的把关作用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3月被双开的上海分行原行长王须国,此前曾任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、行长。
由此可见,陈怀宇也在同步加强对行内违规行为的清理和整顿,尤其是在分行人事管理和信贷审批等方面。
只有通过建立更为严密的监管体系和更透明的决策机制,才能防止类似的违规行为再次发生。
受腐败案件等问题的影响,进出口银行人事变动频繁、推动银行高层的稳定性,减少人事变动对银行长远规划的负面影响,恐怕也是摆在陈怀宇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然而,改革的难度不容小觑。进出口银行的高层频繁更换、管理体系不健全、市场化转型的挑战等问题依然存在。
临危受命的陈怀宇,能否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实现有效的治理改革,重塑进出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,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未来发展。(来源:阿尔法工场金融家)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